現在來回顧先前完成的起始網頁,我們在index.html裡面貼了一小段GitHub給的原始碼,內容如下:
而你得到的網頁,應該會顯現出這樣的訊息:
第一行<!DOCTYPE html>
它的作用是為了宣告文件類型,目前網頁所編寫HTML、XHTML的標籤是採用什麼樣的版本。
其實在之後的測試,你或許會發現少了它,不見得會對網頁產生什麼問題;倘若養成在HTML文檔添加這項聲明的習慣,則可以幫助瀏覽器能夠預先知道文檔類型。
很重要的一點,它必須放置在上原始碼的最頂部。
第二行和最後一行是一組成對的標籤,它們合併起來像這樣:<html></html>
這樣能不能看出些微的邏輯呢?像是第三行的<body>
也和倒數第二行的</body>
成對。
之後的<h1></h1>
和<p></p>
也都成雙成對:這就是HTML的格式了。
而他們似乎也像洋蔥一樣,隱約有著一層一層包裹著的規律……
對於此類的疑問,我的說明可能帶有誤點和瑕疵,於是首先推薦詳閱w3schools這個網站,它的內容已經十分豐富且健全;幾乎將原始碼裡面會出現的東西,都介紹得鉅細彌遺。